3809游略网 > 科技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里的天文奥秘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里的天文奥秘

最近,《五星出东方》舞剧正在进行全国巡演,演员们的舞姿不仅翩然美丽,还兼具东方美感和浓郁的西域风情,惊艳了广大观众。

听到这出舞剧的名字,相信不少聪明的小伙伴肯定一下就会联想到那件闻名遐迩的国家一级文物——出土于新疆和田尼雅遗址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式织锦护臂。

没错,这出绝美舞剧的构想和题材正来源于它。

然而,“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指的是什么?这里的“五星”是哪五星?古人对它的认识又是怎样的?这篇文章就将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里的天文奥秘
《五星出东方》舞剧(图片来源:《五星出东方》剧照)

沙海中的文物奇迹

1995年10月,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城以北150千米的沙漠深处,中日联合学术考察队队员正在尼雅遗址进行紧张有序的考古发掘,他们发现了汉-晋时期的房址、墓葬、陶器、木器、铁器、粮食作物等大量古人生活留下的遗迹和遗物。

在编号为M8的墓葬中,埋葬着一对衣着华丽的夫妻,男性墓主的右臂上绑了一块颜色艳丽、十分醒目的护臂,考古队员将其展开之后,发现上面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8个篆体汉字。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里的天文奥秘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出土时状况(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这件织锦护臂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两长边各缝缀有3条长约21厘米、宽约1.5厘米的白色绢带。护臂自右至左依次用红、黄、蓝、绿、白五色经线织有凤凰、鸾鸟、麒麟、白虎等动物,以及云纹、芝草、星宿等代表吉祥的传统纹样,而“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篆字分别位于长边的上下两侧,与纹样形成了有机的整体。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里的天文奥秘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展开全貌(图片来源:参考资料4)

据碳14测年测定,新疆尼雅遗址所处的年代距今约1800多年,当时正是中原的汉朝时期,而这件汉式织锦护臂在出土时颜色十分艳丽,图案尽显祥瑞,仿佛被不久前才被埋藏。尽管穿越千年,它仍以完整的面貌来到了我们眼前,不得不令人大为惊叹!

护臂蕴藏的天文含义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被称为20世纪中国考古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不仅是因为其其彰显了汉代高超的织锦技术,更是因为这8个汉字显示出的汉代社会天人感应的理念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古人对天象的认知。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十分重视观测天象,一方面是为了历法和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天人感应学说的驱使。古人强调天人感应,将人间发生的事情与天上的星宿对应起来,如果天上的星宿发生了变化,那么它所对应的人或事也一定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尽管如今看来,天人感应学没有科学依据,但它却恰恰包含着古人对天象的观测和认知。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与星占学相伴而生,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所谓“五星”指的就是太阳系内的水、金、木、火、土五大行星,又被称为辰星,太白、岁星、荧惑和镇(填)星。

“东方”指的是我国古代占星术中特定的天穹位置,是古人对天空划定的方位。“中国”则是一个地理概念,指的是汉代所辖的处于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

综合起来,“五星出东方”指的就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这五颗行星由高到低排成一线,悬挂在东方的地平线之上。

而“利中国”,则是由于这一奇特天象既壮观又罕见,在上千年的时间里,可能只能遇见几次,所以古人十分重视,赋予了它重大的星占学意义,将其视为大吉之兆,特别是有利于军国大事。

因此,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一说法。目前所见的最早记载在《史记·天官书》中,其中记述道:“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五星皆从辰星而聚于一舍,其所舍之国可以法致天下。”

现代天文学建立之后,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五星出东方”这一天象较为罕见,但它实际上只是正常的天文现象,其出现原因是由于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这五颗行星沿着各自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行,在特殊时刻它们会在视觉上呈现出距离很近的状态,从而能够被古人用肉眼在大致同一方向观察到而已,这一天象与地球上的人事祸福并没有任何联系。


“五星汇聚”天象(图片来源:Stellarium)

中国古代对“五星”的认识

之前我们提到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与星占学相伴而生,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而古人对五星的观测,其实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并且古人还根据五星各自的特点,为它们取了更具东方色彩的名称。

水星,古人称之为“辰星”。因为在地球上看水星时,会发现水星一会儿出现在太阳的左边,一会儿又出现在太阳的右边,它与太阳最大的角距不超过30°,而古人将30°称为一辰,因此其被称为“辰星”。

金星,古人取名为“太白”,是因为它是五星中最亮的一颗,也是整个天空中除了太阳和月亮之外最亮的星。

实际上,金星在古代还有“启明”和“长庚”两个别名,这是因为金星距离太阳很近,并且只有在太阳快要上升、或是太阳落?地平线后不久时才能看到金星。

古人开始以为这是两颗不同的星,所以将早晨那颗命名为“启明”,晚上那颗命名为“长庚”。我们熟知的《诗经·小雅·大东》中即有“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的诗句,这里的“启明”和“长庚”指的就是金星。

木星,在古代被称为“岁星”。这是因为古人经过观测发现,木星大概是每12年运行一周天,每一年都会行经一个不同的特定星空区域,而12年之后又会回到同一位置,因此古人利用木星这种运动规律来纪年,将木星称为“岁星”,这种纪年法也被称为“岁星纪年法”。

火星,又名“荧惑”,由其火红的颜色而得名,取“荧荧火光,离离乱惑”之意。我国古代著名天象“荧惑守心”,就是指火星在心宿内发生“留”(一段时间在附近运动)的现象,而这也被认为是大凶的天象。

土星,古人称之为“镇星”或“填星”,这是因为土星大约28年运行一周天,每年坐镇28宿中的一宿(古人把全天分成28宿),而其被描述为“岁填一宿,故名填星”,土星也因此得名。

到了汉代,由于五行阴阳学说的盛行,古人将其附会于五星之上,于是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熟知并且沿用的名字,即水星、金星、木星、火星、土星。


《七政周天图》中的太阳、月亮和五星(图片来源:参考资料3)

除了上述对五星位置、亮度和颜色的认识之外,古人还对最为重要的五星运动规律有所关注。大概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对五星位置的观测、计算和记录就没有中断过。

随着古代科学和天文学的不断发展,天文学家不再将关于五星的认识与星占学相联系,而是追求高精度的行星计算,使得中国古代对行星运动的认识由感性转入理性,逐步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

结语

“五星出东方”汉式织锦护臂埋藏于千年之前,在无数个寒来暑往中静静躺在沙漠深处,等待着千年之后的相遇。

如今,当我们有机会在新疆博物馆凝视这件跨越千年的文物时,我们不仅知道它代表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织锦技艺,显示了丝绸之路沿途文化的丰富多彩和交流互鉴,还能够了解到其中所蕴含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对星辰大海的认识和探索。

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对五星的认识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局限性,比如浓厚的星占学色彩和主观想象,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其中包含的科学成分加以解读,并体悟其体现出的古代新疆人民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以及对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题的诠释。借由小小的护臂,我们得以邂逅千年前的锦绣中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里的天文奥秘

3809游略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里的天文奥秘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里的天文奥秘的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