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农历新年整活儿,还得是中国本土汽车品牌。
1 月 22 日,吉利汽车正式对外公布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该系列产品型谱将由多款全新纯电、插电混动、增程式混动新车型组成,使用吉利雷神混动技术,搭载最新智能技术和全新设计语言,首款产品的亮相时间是 2023 年。
随后三天,吉利汽车逐日释放了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在前脸车侧、尾部灯带、把手轮毂和内饰中控的设计细节,尽管视频时长非常有限,但在虎嗅汽车对一番列文虎克式的审视后,找出了该系列的三大核心信息:
第一,新车大概率是一台车身长度超过 5 米的中大型轿车,采用长前悬+大溜背的设计风格,即便是静止状态下,也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运动气息。
如果你想在现有的量产车中为它找个想象投射,那拥有“史上最销魂溜背曲线”的进口奥迪 A7 Sportback 是个不错的对象,只不过要在奥迪 A7 (车长 4976 毫米)的基础上稍稍拉长一些车身,但又不能拉长成国产上汽奥迪 A7L (车长 5076 毫米)那样的比例严重失调;
第二,前脸 L 型日行灯在时下新能源车型最流行的“眯眯眼”设计上,加入了立体折线元素,其做法就像是给李荣浩做了半永久 3D 眼线,眯而不闭,洞微通幽。
这样的设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路特斯即将在 2023 年发布的纯电四门轿跑 Lotus Type 133 或是极星品牌将在 2024 年发售的纯电四门 GT 轿跑极星 5 ,这两台车都心照不宣地选择对标保时捷纯电跑车 Taycan 。
尾灯上,新车选择了常见的贯穿式尾灯,和前脸日行灯一样,也融入了立体式分层设计。
同时,新车还在车门把手和轮毂上,添加了 LED 光源进行细节勾勒,尤其是轮毂中央由一个三角形包围一根粗壮竖线,让人浮想联翩,“三角形+竖线”会不会就是新车的 LOGO ;
第三,内饰出现了一个巧妙贯通中控上下的锥形悬浮装置,配合灯光制造的纹路效果、淡蓝色真皮材质和棕色缝线,让人第一时间想起了北京天坛。
有眼尖的网友表示,这不就是“阿维塔 11 上的Vortex 情感涡流”吗。事实上,仔细研究视频你会发现,阿维塔 11 是用一个锥形装置将仪表台上半部分的凸出与下半部分相连,配合一长排增强反射效果的反光背板。
吉利则是凿开一个孔,让锥形装置和仪表台融为一体,成为整个座舱的视角焦点。本质上,该锥形装置是一个交互实体,是座舱与用户进行深度交流的前哨站,是用户和车辆产生情感联结的第一端口。比如灵活利用锥形装置自带和附近的氛围灯,实现音乐律欢迎模式、语音联动等。
综合现有信息,一台吉利新能源的保时捷Panamera呼之欲出,而且这还是一台可以对开门的中国帕拉梅拉。
是该高端了
从 1997 年开始研发制造汽车,到2022 年卖出超过 143 万台新车,吉利已经从一家土法炼钢的民营汽车公司,成长为中国汽车品牌的旗手。这当中,吉利总共历经了四个阶段:
1997 年至 2006 年的“经济车时代”,核心价值观是“造中国最便宜的轿车”。1998 年,吉利在浙江临海生产基地下线了第一台可以真正量产的吉利汽车——豪情。这是一台由夏利车身底盘+天津丰田8A发动机+菲亚特变速箱共同“拼凑”而成的二厢轿车。虽然自主化程度不怎么高,核心部件要靠外购和逆向仿造,但这毕竟是吉利造车生涯的起点。
只要不到夏利一半价格的豪情,成为了那个年代许多中国人的第一台汽车。很快,吉利就凭着这台“老百姓都买得起的车”跻身国内轿车市场前列。
这期间,秉持着“四个轮子、两个沙发再加一个车壳”的李书福还玩过一个花活:2003 年,吉利发布“中国第一跑”美人豹,12.99 至 14.88 万元的售价把当时懂跑车和不懂跑车的都给整沉默了。虽然美人豹距离真正的跑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那个年代,一个中国本土汽车品牌敢造跑车,意味着吉利真正将“高端”二字,放入了议事日程。
2007 年至 2013 年的“安全车时代”,核心价值股是“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在 2007 年的《宁波宣言》中,吉利表示公司将整体向“技术领先、质量可靠、服务满意、全面领先”进行战略转型。2009 年,吉利“安全车时代”的代表作帝豪上市。一年后,吉利收购了瑞典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成立 CEVT 中欧汽车研发中心,以中欧共享、合作研发的方式加固技术底座。到 2013 年,吉利已经是中国国产乘用车的扛把子之一。
2014 年至 2019 年的“精品车时代”,核心价值观是“造每个人的精品车”。这一阶段,主角是买过来的沃尔沃,在北欧造车心法的加持下,吉利先后推出博瑞和博越两款精品车,都成为爆款,“沃尔沃平替”的诨号也开始在江湖流转。但很明显,相比成为谁的平替,吉利更愿意做自己。2017 年,吉利推出高端合资品牌领克,主打吉利之上,沃尔沃之下的市场真空带。
2019 年,吉利发布中高端纯电品牌几何,希望在纯电赛道有所作为。这五年里,吉利除了从零到一打造两个新品牌,还买下了宝腾和路特斯,收购了奔驰母公司戴姆勒的部分股权,推进了 smart 品牌的电动化转型。
2020 年至今的“智能车时代”,行动指南是“全面模块化造车”。2020 年,纯电 SEA 浩瀚架构发布,吉利手握 SPA、CMA、BMA、SEA 四大模块化造车平台,实现从燃油到混动、纯动,从紧凑型到豪华型所有车型的研发和制造。一句话概括就是:只有你想不到的车,没有吉利攒不出的车。
2021 年,吉利旗下高端纯电品牌极氪发布,基于 SEA 架构的首款纯电车型极氪 001 上市,30 万元的起售价标志着吉利的高端化战略继 2003 年的美人豹之后,终于有了第二次普通人也能感知到的落地。同年,雷神动力发布,这是一套复用度和灵活度都极高的动力总成,覆盖小型到中大型车,支持 HEV 油电混动、PHEV 插电混动和 REEV 增程混动等多种动力形式。
在纯电分赛场,吉利通过构筑全新品牌极氪的方式,拿到了和奔驰、宝马同场竞技的高端汽车游戏入场券。但在新能源主赛场,吉利的高端化,还有很多发力点。
2022 年,吉利高端化进程有两个感知度相对较高的标志性节点:第一,领克 09 进入 30 万元价格带,最贵的卖到 32 万;第二,“中国星”车系(星瑞和星越)的单车平均售价超 15 万元,打进了合资品牌主力价格区间。
通过这两个节点不难发现:脱胎于吉利的独立品牌,比如极氪和领克已经上去,站在峰顶了,但吉利品牌仍在半山腰,努力找一条向上攀登的有效路径。
说得直白些,吉利品牌自身,总是有种“高端了,但又好像没太高”的既视感。如何消除这种在旧视角、旧观念下产生的刻板印象,是全新中高端新能源车系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谨慎,但乐观
在常规认知体系范围内,汽车品牌会以品牌价值为度量衡分成三个阶层:平民品牌、高端品牌、奢侈品牌。
平民品牌突出一个“实”,用更少的钱买来更多的功能,品牌溢价低,是最广泛消费需求的总和,主流合资品牌和中国品牌,比如大众、丰田、日产、本田、吉利、长城、长安等都隶属在内。
高端品牌突出一个“虚”,用更多的钱买来更少的功能和更多的面子,利用高品牌溢价来实现对初阶中产的收割。燃油车品牌必须历史悠久,有数不尽的故事可讲,如保时捷、奔驰、宝马、雷克萨斯、凯迪拉克、捷豹路虎;电动车品牌必须通过技术领先和独特来凸显“科技豪华”,比如特斯拉、Lucid、蔚来、极氪、高合。
奢侈品牌突出一个“贵”,用最多的钱买来最多的功能和面子。利用价格这道天然鸿沟与大宗消费者保持距离感,高度的社会地位和阶层表达作用,只有极少数的“真富豪”才消费得起。比如劳斯莱斯、法拉利、宾利、迈凯轮、兰博基尼。
三个阶层之间的壁垒极深,从下到上的跃迁很难完成,除非躲掉飞升路径上的每一个大坑。
所以,倘若想在全新车系上实现“中高端化”,吉利有三道关要过:
第一关:避开名门出身,但想卖出豪门价的“辉腾”式路线。
大家最熟悉的平民品牌德国大众,曾经在德累斯顿玻璃工厂内制造过搭载 W12发动机、最贵要卖到 250 万的全尺寸高端轿车辉腾。谈及“德原辉”,几乎人人都给它竖大拇指,再配一句“真地道”,但最终买账的中国人却屈指可数,花 100 万去买一台与桑塔纳、捷达贴有同样标志的轿车,基本上就等于“让钞票直接被大风刮走”。
大众辉腾的确师出名门,但不是豪门,“德原辉”最终也只能落得个“渣渣辉”的悲剧下场。
因为想让一个平民品牌通过一款车升格为高端品牌,实在是太难了。
第二关,避免摇摆不定、高开低走的“几何”式路线。
2019 年,吉利汽车集团旗下“独立高端纯电品牌”几何在新加坡最有名的网红酒店上市,同期发布了“东半球最好的纯电动车”、最有可能干掉特斯拉 Model 3 的“杀手”、补贴后也要卖到近 20 万的几何 A。
但事与愿违,“东半球最好的纯电动车”没有得到东半球人民的喜爱,几何 A 一年只卖出 1.2 万台,距离 3.5 万台的预期远得离谱。2020 年,几何 C 上市,定价早已没了一年前的自信,这一年,“魔改兄弟”几何 A 与几何 C 联手卖掉 2.25 万台,算是给东半球拉回点面子,但一半的销量来自吉利旗下网约车品牌曹操出行。之后,几何先后推出起售价 5.97 万的功夫牛 EX3 和起售价 8.68 万的几何 E 。不到三年,小甜甜就成了牛夫人。
为了不让品牌走上“高低低低”的窄路,2022 年 11 月,几何又推出起售价 14.98 万的 G6 和 M6 ,试图重回“东半球最好的纯电动车”竞争赛道,但我们都知道,“电动时代的帝豪”又怎么可能和“高端”搭界呢?
好在,据接近吉利汽车的知情人士透露,几何品牌有很大可能离开牌桌,现有渠道归入吉利新能源渠道。同时,吉利品牌以后的新能源渠道只卖纯电和 HI·P 车型, 3 月份开张,有 300 多家门店。
第三关,不让一毛钱从指缝中溜走。
现在的吉利集团,品牌之复杂,架构之庞冗,不亚于德国大众。内生出来的吉利、领克、几何、极氪、 睿蓝、雷达;外采进来的沃尔沃、smart、极星、路特斯。每个品牌都在为集团贡献力量,但同时也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资源不足是难题,资源分配更是难上加难。
不过,即便再难,拥有出发的勇气总是值得鼓励的,就像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在《鞋狗》中写道的那样:
懦夫从不启程,弱者死于路中,只剩我们前行,一步都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