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9游略网 > 科技 >邪恶、丑陋的互联网:你还敢发孩子的短视频吗?

邪恶、丑陋的互联网:你还敢发孩子的短视频吗?

如果你有孩子的话,你会晒娃嘛?

就个人经验来说,答案是肯定的,对于有娃一族来说,记录小孩成长是最好的生活安慰剂,能够瞬间将他们从工作压力和家庭琐碎中拔离。

但最近我发现了一件让人挺难受的事。

越来越多的孩子,正在成为短视频上的 “ 电子榨菜 ”,被千万人消费着。

可怕的互联网:你还敢发孩子的短视频吗?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当越来越多的父母喜欢在抖音、快手上记录孩子成长,内容简单却真实,就像一整本视频日记。

“ 教育 ” 领域的,就拍自己小孩每天写了啥作业,聊聊做题感受;“ 美食 ” 领域的拍每天吃啥,镜头对准桌上的菜,再报下菜名,跟小孩聊几句菜的口味。

如果无人关注,往往看上去平凡且美好,一旦触发流量池,随之而来却不只有赞誉和期许,而是网络上的笑声和嘲讽,甚至是普通人不能承受之重。

很久以前,差评君在抖音上刷到一个叫 @张超级 的账号,她是一位温柔的妈妈,每天会在抖音上分享给自己家孩子 “ 舒然 ” 的投喂日常。

可怕的互联网:你还敢发孩子的短视频吗?

由于菜式精美,舒然却常常挑食不吃,甚至对父母恶语相向,这种反差让账号逐渐火了起来。

可怕的互联网:你还敢发孩子的短视频吗?

这种追更感也让差评君闲下来就忍不住刷刷他的视频,看看最近他吃了啥,生活又有啥变化。

更何况,在妈妈的循循善诱下,舒然逐渐变得成熟稳重,看上去是个挺不错的结果。

但如果你点开评论区,就会发现端倪,网友们在视频评论区囧中频繁提到两个关键词:“ 蒿弟 ” 和 “ 小胖 ”,还把他们仨称为 “ 三幻神 ”,感觉非常神秘。

出于好奇,我跟随评论进行了一波 “ 解码 ”。

“ 蒿弟 ” 指的是另一位博主 @田田蒿姨 家的孩子,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以前在视频中他几乎顿顿吃茼蒿。

注意,茼蒿并非是配菜,而是近乎主食。

实际上,他以前的饮食通常都很简单:茼蒿、稀饭、白面馒头以及米面。

网友们一开始以为是家庭条件差,很心疼他。

但很快就发现只有 “ 蒿弟 ” 回家,他们家里才 “ 爱 ” 吃茼蒿,一点肉星子都看不到,“ 蒿弟 ” 一去学校,他家就吃大肘子。

这下网友们看不过去了,直接编打油诗开嘲,“ 儿行千里母吃肉,大儿归家刷茼蒿 ”。

小胖指的是 @飞扬跋扈( 李阿姨 )家的孩子,也很有故事,他是不服管教的网瘾少年,甚至多次找同学借钱氪金游戏,屡教不改。

一边是行为极端、各种叛逆的继子,一边是包容忍耐的母亲,这种反差和所折射出的无私的母爱,更让网友们执迷于每天 “ 追番 ”。

这截然不同的三个人是怎么被网友凑到一起的呢?

因为这三个账号都是以记录孩子们的饮食为主,在算法眼里属于同类型账号,而这一共同点也成了网友们玩梗的基石。

有人针对日常饮食的不同,毫不避讳地捧一踩一,直言:“ 高层舒然,中层小胖,底层茼蒿 ”,每顿大鱼大肉的舒然是少爷,认为疯狂吃茼蒿的 “ 蒿弟 ” 连少爷家的狗都不如。

有人像追电视剧一样长期关注起了他们仨的生活,还各自起了绰号,生活最好的舒然叫电子熊猫,小胖就叫电子猪,茼蒿因为太瘦就叫电子猴。

还有人就跟编剧似的,各种揣测、编写这三个孩子的未来。

甚至极端一点的梗已经进化到了食物链,在网友眼中,舒然家的狗的吃食都能排前三,“ 蒿弟 ” 的饭菜,还赶不上舒然的答辩。

就此,三个家庭随意上传的日常视频,在短视频平台上被算法捏合在了一起,又在网友们的梗中逐渐走向失控。

明明人人都说自己不喜欢孩子,但这些看似千篇一律,没啥看点的亲子视频,为什么会火起来?它们最后又为什么容易失控呢?

七八年前,你一定看过一档爆火的综艺:《 爸爸去哪儿 》。

这档综艺之所以能异军突起,收视长红,就是因为踩中了消费者的两个需求点。

一来,亲情是最普世的价值观。

比起电视剧和电影,《 爸爸去哪儿 》即使有设定、有编排,郭涛和儿子石头建立的情感联结也是真实的。同理,在被段子和剧本席卷的短视频平台上,这类视频可以提供强烈的真实感。

二来,这类内容折射出的是对子女的教育模式。

舒然是怎么一步步从坏脾气逐渐温顺的?李阿姨的宠溺会让小胖发生什么变化?作为局外人,你也会从中思考,父母与孩子之间如何共同成长?如何彼此和解?

所以,即便这些父母只是无心把孩子发到网上的,也可以有很大的市场。

在这样的趋势下,打造孩子,记录孩子,已经成为短视频平台上的流量密码。

比如,致力于把孩子打造成篮球明星的 @中国球爹。

最初,球爹记录小孩的篮球训练过程,致力于让儿子成为篮球运动员。

随着流量不断上升,他开始积极带孩子跟其他网红小孩斗牛单挑,提前一个月就做预热,顺便带带货。

与其说他在记录孩子的生活,不如说他已经成了孩子的经纪人。

@小兵洋洋正气父子 是退伍军人,儿子从小就梦想当兵。

为了表达自己对当兵的热爱,这个小孩惊人的勤奋,去各种地方练习踢正步。

而且在视频里异常自律,一回家各种做家务,穿过得皮鞋都擦的锃光瓦亮。

最狠的是,他做完家务就开始自己站军姿。

靠着从小立志报效祖国的情怀牌,和远不属于这个年龄的成熟,这个账号狂吸两百多万粉丝。

但越多人关注,就代表越多人审视、深挖。

这么小的孩子站军姿、踢正步是否影响正常发育?

当兵到底是父亲自己的意愿折射,还是孩子的自我认可?

动作的专业性,连同父亲声称的军人身份,都有不少人质疑。

甚至孩子的性别都受到网友巨大的质疑,被人拿出来逐帧分析。

总之,存在消费军人形象以及消费小孩的嫌疑,网友们也毫不客气,用 “ 伪军父子 ”、“ 保安训练营 ” 为题,搬运到其他平台各种嘲讽这对父子。

诚然,这些记录小孩的父母中也有成功案例,抖音上有个爸爸 @无法言表,他儿子沉迷游戏,不出门社交,也不收拾自己,生活得特别糟糕。

为了挽救儿子,他专门辞职照顾,并且记录下孩子的生活,天天发,激励孩子改变。

其实他儿子也不是什么好吃懒做的人,而是一个优秀的守望先锋游戏主播,记录视频火起来以后,他 B 站直播间反而被很多人关注到,夸他技术好,态度好。

慢慢的,他开始打理自己,房间整理得井井有条 ↓ ↓

能够收获这样结局固然美好,但问题在于,当你在短视频平台上传关于孩子的视频时,就打开了一个名为算法的潘多拉魔盒。

事情会朝向哪个方向发展?对不起,这不再受你左右。

在这些父母看来,在社交平台上记录小孩的成长跟发朋友圈晒娃没差,但是在看客们眼里,互联网上就是一个大娱乐场,所有内容都自带娱乐属性,这就是民间版《 爸爸去哪儿 》,而且更真实,更多彩。

小孩们在家里闹小孩脾气的一面,又或是在家里袒胸露乳不修边幅的一面,都通过互联网这台大电视放映出来,最终成为千万人的消费品。

事实上,这段时间已经有人直接找到了小胖的现实居所和读书学校,甚至扒出了小胖在校的成绩,李阿姨专门发了视频恳请大家不要影响到他们的现实生活。

“ 蒿弟 ” 的就读学校也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差评君甚至看到有人评论,说跟 “ 蒿弟 ” 同校,现在大家就当他是个笑话。

当这些小孩在现实中被找到,他们会面临什么样的处境?

当他的同学刷到视频,在他们面前复读评论区里的梗,他们的心里会是怎样的感受?

或许每一句话都将超出这几位小孩现有的认知。

对于成年人来说,如何生活是个人选择。

他们有权选择自己的人生过成楚门的世界,被设定,被禁锢在屏幕之中,任人观赏,换取喝彩、鲜花又或碎银几两,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成功一点的甚至能像《 九转大肠 》里的小胖一样,你恶搞他,他顺其自然还反手恰波流量。

但孩子不一样,他们还不知道被互联网记录下一言一行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 “ 你三餐不如别人的狗 ” 背后又代表着什么。

当他们知道的那一刻,或许他们已被刻在了互联网的电子石柱上,被反复观赏。

对于家长来说,在社交平台上记录孩子跟朋友圈晒娃一样,都只是一种爱的表达。

但对于孩子来说,也许他们更需要的爱,不是被更多人欣赏赞许,而是父母对隐私的尊重,而对于父母来说,也许很多人要重新思考一下:

互联网,究竟是什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邪恶、丑陋的互联网:你还敢发孩子的短视频吗?

3809游略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邪恶、丑陋的互联网:你还敢发孩子的短视频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邪恶、丑陋的互联网:你还敢发孩子的短视频吗?的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