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这 2022 年科技富豪亏损图刷屏了。
在去年一年的时间里,这 7 位亿万富翁,净资产总和损失超过了 5000 亿美元。
虽然富豪们的钱袋子,还轮不到和差评君这等平民来操心。
但从能从侧面看出,今年科技圈儿寒气,确实是挺足的。
其中亏损最多的冤大头,还是要数世界科技圈第一网红 —— 马斯克。
其中特斯拉跌跌不休的股价,便是老马资产缩水最主要的原因。
这么说吧,从去年年底 1.3 万亿美元的峰值至今,特斯拉的市值只剩下了差不多一个零头,约 3800 亿美元左右。
特斯拉,也成功成了今年做空机构最赚钱的股票。
之前,大伙们都觉得电动车是未来、特斯拉又是世界电动车车企里的龙头,纷纷预测股价得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
但因为股价的暴跌,原本欧美不少铁血“ 特孝子 ”和电动车支持者们,信仰却逐渐崩塌了。
去年还是“ 特斯拉的市值被低估了十倍!”,现在却直接开喷:买特斯拉股票还不如炒币,反正最后都是血亏。
甚至还发出了“ 电动车真的是未来吗 ”的疑问。
而今天呢,便准备借着特斯拉,和大伙们聊聊电动车市场的那些事儿。
首先单单在这个月,特斯拉的股价就暴跌了 40% 左右,创下了有史以来股价表现最糟糕的一个月。
这锅,大家普遍觉得马斯克和推特的那些离谱事儿,得背。
诺贝奖经济学家得主克鲁格曼,就在不久前写了篇文章。
说特斯拉的股票和比特币一个样,涨涨跌跌,让人很不安心。
还说之前大家觉得特斯拉好,大都是因为马斯克酷酷的个人魅力,但经过推特的大肆裁员、动不动就封禁和解封一些知名人物等等骚操作后。
马斯克喜怒无常的一面,开始让人担忧这家伙会不会整出其他幺蛾子。
这位爱放嘴炮的经济学家,在文章里还继续补刀。
说以马斯克现在的精神状态,别说经营公司了,喂个猫可能都成问题。
除了对马斯克个人的批评之外,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引发了不少人的反思。
因为大伙们发现,除了一枝独秀的比亚迪之外,特斯拉和蔚小理为代表的新能源新势力,股价在今年都跌跌不休。
其中特斯拉不仅没有完成今年的销量目标,公布出来的春节停产时间,也长于往年。
蔚来,也下调了第四季度的交付预期。
所以会不会,是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都出了些问题呢?
知名“ 特吹 ”摩根史坦利,就在第一时间发了报告带头反思。
除了世界经济的不景气,油价回落,电动车需求不及预期,但车企的产能已经跟上,库存出现了积压等问题之外。
“ 电池,真的是交通工具脱碳的唯一解决方案吗?”
“ 目前的电车市场,是不是过热了?”
“ 像丰田这种押注多种新能源的策略,会不会更加稳妥呢?”
这些灵魂发问,也出现在了报告上。虽然没有给出合适的解答,但可以看出摩根斯坦利着实是跌麻了。
毕竟在去年底,他们预估特斯拉的目标市值,会是现在的十倍。
包括前面提到的诺奖得主克鲁格曼,也从整个商业模式的角度反思电动车市场。
因为他觉得在电动车行业身上,暂时还没看到网络外部性。
通俗点讲,那就是大伙们用苹果、用微软的产品,是因为大家都在用,这些产品所形成的生态网络让你离不开。
电动车,虽然有着节能减排这个大利好,但终究就是个交通工具罢了,不应该有科技互联网公司那么高的市值。
这么一讲,差评君瞬间就明白特斯拉和蔚来要造手机的用意了。
但咱们话又说回来了,这是不是说明贾老板的“ 生态化反 ”着实有点东西,只是生不逢时呢?( 误 )
另外,特斯拉、蔚小理等股价的下跌,销量预期的下调,却也让差评君想起了一个名叫“ 自行车泡沫 ”的玩意儿。
从某些方面来看,和现在的新能源车市场一比较,还真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因为大概在 1885 年前后的英国,自行车在结构设计和橡胶轮胎的应用上,就出现过一次技术革新。
自行车也从下面这一副大小轮的样子,进化成了今天大家熟悉那个模样。
技术进步带来了的性能和舒适度提升,自行车的需求也立马暴涨。一大批的工厂和资本也纷纷加入,宣布要入局造车!
“ 马车除了马臭味和听个响,还有啥?”
“ 搞不懂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有人喜欢坐传统马车? ”
那时候要是有互联网,大伙们讨论的多半就是这些内容,当年英国 15% 的新增专利,都和自行车相关。
一场自行车取代马车的革命,似乎即将爆发。
自行车相关公司数量和市值▼
资本市场便更加疯狂,和目前电车的情况类似,在 1895 年前后,自行车的股票指数暴涨 200% 以上。
甭管你的是啥样的,只要和轮胎、轴承这类的沾上边,估值直接就狂飙。
大伙们也都觉得自行车就是未来,它们的股票买到就是赚到。
自行车股指▼
而这一场“ 自行车革命 ”甚至还惊动了大洋彼岸的美国。
“ 人家英国在马车制造上那么年积累,咱们一时半会儿是赶不上了,想要弯道超车,只能靠自行车了!”
当时的美国加州,为了扶植自行车产业,甚至还立法要修一条营利性的自行车高速公路。
只要花个 15 美分的过路费,就能在这条路上骑个来回。
最后的结局,大伙们也都知道了。
“ 自行车革命 ”只是昙花一现,超过 50% 以上的自行车企业没活过 1900 年。
不少高位入场的股民,也因为自行车泡沫的破裂血本无归。
在新一波汽车浪潮之下,美国的那条自行车车道也在几年后被拆除,被改造成了公路。
这一场自行车的狂欢从开始到破灭,历时 10 年左右。
所以彼时彼刻,是不是有些恰如此时此刻了?
但之所以讲这个故事,并不是为了讽刺现在新能源现状,暗示发展电车没意义。
因为自行车泡沫的故事,在背后有了反转。
在泡沫破裂之后,像 raleigh 等真正有实力有技术的自行车企业活到了现在。
那些和自行车相关的技术,也疯狂外溢,相关技术在汽车、建筑、飞机等领域继续发光发热。
像是曾借着发明第一条自行车轮胎的邓禄普,后来成了家喻户晓的汽车轮胎品牌,助力了汽车浪潮。
之后它们还借着早期的造自行车轮胎积累下的技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高尔夫球和网球,就连世上第一张乳胶床垫,也是它们搞出来的。
所以退一万步,电车即便不是未来,电车相关的科技树也并不会消失。
说不定,下个未来就正孕育其中。
况且目前即便有些泡泡在,电车依旧是最成熟的低碳方案之一。
并且咱们纵观历史,新能源这玩意儿,其实经常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十多年前的光伏危机,就是个典型的案例。产了一堆,需求却没涨起来,产能出现了严重过剩。
而十年后的今天,光伏的需求已经涨了十多倍。
咱再回到类似的新能源车行业,对这种新兴产业来说,政府补贴、市场预期都在变化中,再加上上中上游的锂矿、电池、整车厂等等也可能是刚入局的愣头青。
出现步调不一致,导致产能紧缺或过剩的情况在所难免。
所以,虽说因为特斯拉股价的暴跌,欧美一些分析师开始看衰电车,还是建议保持谨慎地乐观。
当然,即便一些分析师或者投行,针对电动车的言论,有点涨的时候猛吹,跌的时候谁都上前踩一脚的味道。
但是这些讨论还是挺有价值的。
毕竟在新能源大火的大环境下,一些反面的声音也被掩盖,换换口味听听不一样的声音,也有利于更加理性地了解现状。
但毫无疑问的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过去借着电车之名,躺着就能市值翻倍的日子已经过去。
毕竟,想要活下去,咱还是得靠实力说话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