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科技行业动向的朋友大概在不久前听说过国外一款叫“Rewind”的软件。
在经过大概一个半月的内测之后,这款号称要做你“人生搜索引擎”的软件终于在2022年的最后几天(平安夜前一天)正式上线了,其创始人兼CEO Dan Siroker在个人推特宣布了这一消息,并连发了十条推文介绍Rewind正式版的功能更新。
此后,用户不再需要向其发送申请即可使用,不过需要支付20美金(大约138元人民币)——每个月。
什么软件说得这么玄乎还卖这么贵?
“人生搜索引擎”的意思就是,它想让你抽象的人生记忆变得像网页一样可搜索。
图源:Rewind官网截图
就像Siroker对外反复提到的,“使用Rewind,你可以找到任何你曾经看到的、说过的或听到的。”
往近了说,它想帮你记起在拿起手机和电脑时本来忘记要看的东西,找到想发给朋友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是在哪看到的搞笑视频,回忆起某天从朋友嘴里得知却忘了名字的餐厅和电影,或是某次开会老板反复强调过却还是记不确切的发言……
往远了说,存在在记忆深处的某部动画片的名字,某种现在已经吃不到的零食,某个已经分不清有没有发生过的事件,又或是某个人……它都(设想着)能帮你记起。
不过在实现这些之前,Rewind想先帮你解决好一个问题。
先解决你的办公问题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当你准备认真工作的时候,想翻看曾经查过的资料,确认老板和客户交代的任务,回忆同事围在一块头脑风暴时蹦出的点子,可就是怎么也想不起来……
Rewind就把它的第一个使用场景放在了帮你解决这些问题上(至少从它目前对自己的描述来看是这样)。
这款软件的外观和苹果电脑自带的搜索工具Spotlight很像(事实上Rewind也只在MacBook提供服务),启动快捷键也只比Spotlight的command+空格多了一个shift。
图源:Rewind官网截图
不过,在Spotlight搜索框里输入任何内容就能在本地文件里搜到想找的东西是不是?Rewind的搜索范围可比这广多了。
图源:作者截图
为了让人们弄明白Rewind到底咋用,Siroker还亲自出镜给大家拍了演示视频。
他在视频里首先演示了Rewind时间线的功能。
Rewind启动后,屏幕下方会出现一条每段带有不同App标记的时间线,以显示在过去的时间里你用过的App,每个App线段的长短直观显示了它的使用时长。
鼠标拖动时间线,就可以实现App使用记录的快速切换(正式版还增加了时间线切换快捷键和导航至指定日期的功能)。
图源:Rewind官方视频
不能不说这样的设计也很苹果,Rewind时间线所见即所得的设计,让用户操作起来很容易就能快速定位到自己想找的部分——不管是想再看一看刚才开会时放的PPT,还是想复制粘贴已经关掉的网页里的内容(甚至是图片)等等。
这是真字面意思上的让时间“倒带”(rewind就有倒带的意思)啊。
当然,Rewind最能发挥用处的地方还是在搜索——搜索关键词显然比拖动时间线结果更精确。
演示视频里Siroker在Rewind搜索框输入了他在工作中常会提到的一个词“tps reports”,接着搜索结果就出现了所有tps reports曾在这台电脑被提到的瞬间,
比如Zoom会议、网页、短信、邮件、Word文件和Keynote文件等等;搜索框下方还显示有涉及到tps reports的不同App的图标,来帮助用户更好筛选。
图源:Rewind官方视频
Siroker假设搜“tps reports”的目的是要找一份出现在Zoom会议中来自同事共享屏幕的文件(难度可想而知)。
Rewind首先能自动根据会议音频内容生成文字记录,这时通过文字记录,就能更方便地定位“tps reports”关键词的位置,同时显示对应的会议画面。
不仅如此,Rewind还能利用MacOS原生的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让用户直接在本机访问画面中的链接,等于说要找的内容是不是来自别人的共享屏幕其实都没有关系。
图源:Rewind官方视频截图
视频演示到此结束。
仔细想,我们平时的搜索习惯总是各搜各的,搜历史网页用浏览器的搜索,找笔记用备忘录的搜索,查会议记录用钉钉飞书的搜索,找文档用电脑文件夹的搜索……而现在,终于有一个工具能把这些内容都统一到一个搜索引擎下了,这简直太梦幻了!
当然,从上面的演示也能看出,Rewind使用的前提是用户行为是已经被记录下来的,并且是在用户允许的情况下(向Rewind开放某个App的接入权限)。这也意味着目前Rewind更适合类似办公这样的线上场景。
虽然视频里提到的App还不多,不过到Rewind正式版发布时,Siroker在推特表示Rewind已经能支持包括Chrome、Safari、Arc和Brave等在内的更多种浏览器,包括Google Meet、Microsoft Teams、Slack huddles、Webex和Discord等在内的更多线上会议App,同时也已经支持播客和YouTube视频搜索。
他还在一位用户“怎么习惯上用Rewind”的留言下回复了另外一些可能的使用场景,比如反思工作流程,查找工作中的错误和遗漏,同时释放更多因为打开的网页过多而占用的运行空间等等(嗯,就是要解放你的生产力)。
图源:Dan Siroker个人推特好像也不是不靠谱
其实这么一款听上去十分强大且梦幻的软件,往往很容易被质疑是不是在卖噱头,但Rewind很可能是一个例外,它比很多人想的要靠谱。
这就要从它的创始人兼CEO Dan Siroker说起。
图源:Dan Siroker个人推特头像
根据公开资料,Siroker职业经历虽算不上丰富,但每一份含金量都不小。
他最早在谷歌做过两年的产品经理,参与了谷歌浏览器的开发;随后担任奥巴马竞选总统期间的分析总监,帮他创建筹款网站,后来又在白宫短暂工作了一小段时间。
离开奥巴马政府之后,Siroker紧接着就在2009年创办了Optimizely公司。据介绍,Optimizely的服务“着重面向类似市场推广等部门,而非软件开发;通过A/B测试比对不同形式的网页设计,选取体验最佳的版本,以便增加用户点击、回访、购买等行为”。
图源:Optimizely网站截图
Siroker一手将Optimizely打造为最先进的在线A/B测试平台之一,并带领公司在11年间总计拿到了约2亿美元融资,直到2020年Optimizely被Episerver收购才选择离开,并在同年创办了Rewind。
Rewind直到公司成立两年后,才在2022年11月1日启动内测,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期间团队已经解决了类似如何将Rewind占用的内存空间降到最低等等明摆着的痛点问题,实现了能“将原始的音频文件压缩高达3750倍”。并且Rewind刚推出,就拿到了投资风格被称为“好莱坞星探式”的明星风投公司a16z领投的10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不仅有扎实的工作履历做底子,Siroker创办Rewind的动机听起来也很充分。
他不止一次谈到自己年轻时候的遭遇,20多岁时开始失去听力,直到30岁才在助听器的帮助下恢复正常生活,他形容这种感觉就像“失去感觉并重新获得感觉就像获得了超能力”。从那以后他就开始思考起如何增强人类能力的问题。
图源:Dan Siroker个人推特
“就像助听器可以增强我们的听力,眼镜可以增强我们的视力,那么什么能增强我们的记忆力呢?”
技术出身的Siroker自然要用技术的手段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甚至能在Optimizely身上看到Rewind的影子——当时在创办Optimizely时,Siroker就说过,“广告主、设计师主观臆断做设计的日子已经过去,现在是用数据说话的时代。想要抓住用户,就要设法提升产品体验,让测试数据证明用户最喜欢的是什么。”
Optimizely和Rewind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当各种信息最后沉淀为数据,技术就拥有了用武之地。
就像a16z投资人David Ulevitch评价的那样,
“今天的数字工作场所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我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文本、语音、视频和文档进行实时交流和协作。我们可以通过URL共享大量文件,并通过搜索栏访问无法量化的信息量……然而,因为年龄的增长或者我们每天摄取信息量过大,我们需要Rewind这样增强用户的记忆力的产品。”
其实在Rewind推出之前,Siroker和他的团队还做过一款可以自动帮助视频会议录屏和分享的产品Scribe。据Siroker在推文中介绍,这款产品一共获得了3万多用户,也是这些用户的反馈最终让团队转型到做Rewind这个产品。
终极目标:让一切记忆变得可搜索
或许也是由于从Scribe转型而来的原因,现在的Rewind被包装得更像是一款办公工具。但就像Rewind官网上赫然写着的那句“The Search Engine For Your Life”,Rewind的终极目标可不只是办公工具。
说白了,它就是想给你的记忆加一个外展可搜索硬盘,成为你人生的搜索引擎。
听起来科不科幻?
《黑镜》第一季其中一集讲到未来世界,那时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植入耳后的记忆芯片和微型电子眼,芯片可以连接到大脑和视觉神经,再将AR虚拟影像投射到人眼的视网膜上,并将这些影像保存到设备中,让人拥有永久记忆能力。
今年大热的科幻动画《万神殿》第一季也讲到了“上载智能”的问题,参与实验的人类会被扫描脑部,记忆进而被上传到云端,从而实现数字永生。
图源:《万神殿》第一季官方剧照
这些有关人类“记忆”的科幻作品都涉及到一个近年来被讨论很多的技术——“全脑仿真”。
根据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的定义,全脑仿真技术会在扫描大脑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对这些数据进行解释并构建软件模型,并且该模型“非常忠实于原始模型,当在适当的硬件上运行时,它的行为本质上会和原来的大脑一样”。
而全脑仿真的终极任务就在于,让电子化的大脑最终将代替人类原始的大脑,最大程度解除肉体对人类的限制。
这会是Rewind最后的归宿吗?
仅仅是现在这个版本的Rewind,还很难让人和全脑仿真这样高深的技术联系在一起,毕竟现在的它看上去更像是一个适合线上场景的生产力工具,甚至和人们生活的联系都不密切,更别说变成“人生搜索引擎”。
但不久前的12月31日,Rewind的又一次更新不得不让人注意——Siroker在推文里标出这次更新的亮点之一,是可以转录任何音频,只要用户在Rewind设置中开启电脑麦克风的音频捕获权限。
这就等于说,一旦点开了这个开关,我们日常说的话也能变成数据被搜索。
线上和线下的界限突然就模糊了起来……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未来趋势。我们最开始还只是靠社交、购物和各种影音App来满足生活所需,但后来,我们越来越依赖像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和电子秤之类的电子产品来延伸人体的可能。谁又能说,未来这些“可能”里没有人的记忆呢?
“巧”的是,在Siroker的LinkedIn主页,写着他曾在2018年创办了一个基金会,至今还在运营,而这个基金会的设立正是为了“资助和开展科学研究,以加快我们走向人类全脑仿真(mind emulation)的道路”。
图源:Dan Siroker LinkedIn主页截图
Siroker也不止一次提到说,Rewind“只是实现我们赋予人类完美记忆的愿景的第一步”。
“人生搜索引擎”说“人生”可能还太早,可万一,Rewind真就能坚持到几代人之后呢?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没准儿就真离不开Rewind了呢?
Siroker提到的一个例子已经足够能说明他对Rewind前景的期望。“Rewind在被两代人使用之后,这两代人就会出现明显的差异,”他在推文写道,他觉得未来的一代将会非常惊讶于我们曾使用纸笔写字,那时的小孩会说,“爷爷,以前有没有人把树砍下来做成长方形木板,然后用树棍在上面画画?”
图源:Dan Siroker个人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