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进入人们的视野已有十多个年头,其外观形态、软硬件配置、性能、功能点在经历了多次演变后,如今已越发趋同,人们的换机欲望越发低下。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或仅约2.55亿部,同比下降19%,各季度销量同比下跌14%-21%。
而素有“四个轮子的智能手机”之称的新能源汽车,却展现出另外一番场景:
2022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同比上涨56.4%,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达65%,较上年增长14%。
于是,以魅族为代表的手机厂家们,敏锐地从新能源汽车领域,察觉到借势破局的契机。
探寻破局之道
在一连串数字背后,折射出汽车智能化的高速发展。有机构预计到2025年,全球智能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1.7万亿美元。随着高通、联发科等手机SoC厂家的先后入局,也让手机与新能源汽车之间的交集越来越多,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魅族将其称之为“手车互融”。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手机和汽车行业看上去就像两条平行线,但随着新能源汽车这匹撬动行业变革的黑马出现以后,过去的很多规律,开始被推倒重来,特别是经历过多年互联网市场教育的国内消费者,对于汽车的科技感、舒适感、娱乐性方面的需求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此买单。
毕马威中国于今年上半年发布的《聚焦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座舱白皮书》指出,有61%的国内消费者明确表示愿意为价格合理的智能座舱付费。
而智能座舱软硬件生态建设,对于汽车行业而言是短板,对早已多方历练的手机厂家而言,却是信手拈来;
另外,由于智能座舱需要一整套软硬件生态,手机能够充当其中重要的交互工具。多重因素下,原本的两条平行线开始有了交集。
于是,作为老牌智能手机厂家的魅族再度站到了前台。
6月25日,是魅族11周岁的生日,这家在业界颇有些传奇色彩的厂家,总喜欢扮演“引领者”的角色:2009年,当无数3C爱好者们为iPhone的高价嗟叹时,魅族打造了智能手机M8。
作为第一部国产智能手机,魅族M8让大家更为深刻地领悟到,手指与屏幕直接接触的交互方式,点、按、滑的交互逻辑都是最为合理的。这种具有创新性意义的交互理念不仅推动了国产手机技术的进步,也为随后国产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拉开了帷幕。
在如今智能手机行业陷入瓶颈,前进乏力时,魅族看到了智能汽车行业发展的蓬勃动力,并思考着如何以手机、汽车相融合的方式,为行业带来新的启示。
“手机域”到底是什么
在魅族看来,手机是汽车智能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CEO沈子瑜曾在今年3月30日的魅族∞领克无界生态发布会上明确喊出了“没有手机软件赋能的汽车厂商都将逐渐掉队”的口号。
同样是在魅族∞领克无界生态发布会上,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CEO沈子瑜第一次提出了“手机域”这一理念。
在众多汽车厂家还在围绕着动力域、底盘域、车身域、座舱域和自动驾驶域五大域做文章的时候,“手机域”的出现,无疑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一种新的思路:改变智能汽车技术架构,让手机成为汽车的一部分,让升级手机和升级车机配置划等号,成为超越传统汽车五域的“第六域”。
“手机域”的内涵是“手车互融”,其核心是魅族打造的首款「AutoPhone」——魅族20系列旗舰手机。它能够为车辆提供包括算力、数据、硬件和生态等四大方面的能力共享,让手机与车机的互联从软件层面升级到硬件层面,从而大幅度提升智能座舱的使用体验。
具体来说,魅族20可以通过算力和硬件共享的方式,让手机的旗舰芯片为车机所用,做到升级手机即能升级车机,并且使手机车机硬件实现双向协同,打破不同设备间的硬件藩篱;
同一个账号,就可以让手机和车机的数据无缝联接,场景数据随用户上下车流转,实现数据共享;
此外,魅族20的生态共享能力,为智能座舱提供了海量来自手机的应用生态,一改许多车机软件应用稀少的情况。
Flyme Auto则可以视为“手车互融”的灵魂,它是一代经典Flyme在智能座舱的延续,一系列在Flyme上备受好评的功能,如小窗模式、SmartBar、跨界互联、Aicy智能语音、自定义桌面,都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这不仅让魅友们大呼过瘾,也让Flyme Auto在没有魅族20的情况下,依然是好用的车机系统。
不过,为了让“手车互融”的理念能够更好地开枝散叶,魅族还提供了面向行业的标准化产品——Flyme Auto Core。
Flyme Auto Core向行业用户提供基础框架以支持Flyme Auto的各种功能,并将其带到汽车座舱,同时还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生态底层框架,包括应用商店、游戏空间、主题中心、浏览器等,以便用户可以基于自己的设计风格打造更丰富的生态应用体系。
星纪魅族集团以「手机域」开创融合发展新未来。6月19日,星纪魅族集团又宣布与豪华纯电高性能汽车品牌Polestar极星达成战略合作。
搭载 Flyme Auto Core 的纯电高性能SUV极星4会把“手车互融”带往全球。
互融是路径,也是契机
虽然近几年随着CPI、UTG等新材料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智能手机的形态,但功能的趋同和算力的冗余,以及杀手级应用的缺乏,使得整个行业的发展呈现后继乏力的状态,内卷也不断消耗着各厂家的创新能力。
另外,很多手机企业由于比较现实的原因,也只能苦守消费电子业务,即便在软硬件生态构建、用户体验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却无法为更多的领域赋能。
“手车互融”,为当下的手机市场,带来了一次不亚于破土重生的机遇。
对于“车圈”来说,来自供给和需求双重因素,则正在驱动智能座舱更快发展:一方面是智能座舱各类交互技术能提供更直观的科技感和驾乘体验,成为车企寻求差异化、打造品牌特色的核心卖点。
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汽车从单一的出行工具逐步转变为“第三空间”,智能座舱的配置、科技水平的重要程度已超过动力、空间等传统购车要素。
这一态势,也向过去对新技术感知不那么强烈的一众车厂,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够得到手机厂家的助力,智能座舱也会经历一次更为全面彻底的提升,进而为两大行业的业界生态带来变革。
近日开幕的2023 MWC 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CEO沈子瑜更是明确表示,数字万物的时代,缺少「手机生态」加持的汽车难以被称为“智能汽车”,而缺少“智能汽车”也不是完整的多终端互联生态。
当然,要实现手机和汽车两个行业真正意义上的互融,还需要两者更深层次的合作与良性互动:
汽车行业迄今为止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汽车又是一套由数万个零部件构成的庞大系统,有许多手机厂家无法体察和领悟的Know-how;
手机厂家对于新技术的触觉更为敏锐,对于用户的体察也更细微,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还积攒了各种车厂尚且比较欠缺的能力,融合的关键在于怎样展示自身的优势,取长补短。
一位相关从业者告诉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车厂应该让手机厂商发挥自己最擅长的用户体验、软件生态、UI等等领域的能力,而自己则在一旁起到配合作用。如果车厂比较强势,手机厂商的长处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做出来的产品往往会“拧巴”;但假如任由手机厂家天马行空,又容易“踩雷”,信任与默契都很重要。
结语
汽车工业诞生自西方,百年来一直难有国人的话语权,即便进入了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时代,提出“五大域”概念的依旧是外国人。“手机域”的提出,彰显了一种技术的自信。
在国外消费者对汽车科技感、娱乐性的感知相对滞后,车厂只会埋头造车,将座舱系统一股脑交给互联网企业的当下,以手机赋能汽车,用汽车帮手机破圈的理念,无疑是充满智慧的。
“手车互融”,让手机和汽车两大平台能够充分结合,发挥各自所长,实现1+1>2的效果,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多终端互联生态。许多从业者也纷纷向雷峰网表示,随着彼此融合程度的加深,两者之间的共通点还会越来越多,这也为两个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对于魅族而言,提出“手车互融”这一理念,或许仅仅是第一步,怎样将智能座舱操作系统这块蛋糕做大,才是真正的“题中之义”。
尤其是目前国内座舱OS正在上演“群雄纷争”,大量海外市场更是处于蓝海的局面下,怎样集聚更多的力量,向上生长,让不同品牌的汽车,都能有同样优质的体验,这或许是接下来魅族会着重思考和布局的。